从支付宝到支付鸨,信用的双杀

从支付宝到支付鸨,信用的双杀

似乎每年年底支付宝都要为了 KPI 放大招。去年的支付宝几乎全盘「复制」微信聊天和朋友圈,今年的大戏变成了「陌生人圈组」——校园日记,白领日记,海外生活,点进去一下差点以为进了陌陌。注意,我说的是「复制」,不是「抄袭」,评价产品一定要回归它解决的问题;我并不是看不起陌陌,而是产品不能背离用户对产品的认知。

PC 互联网时代,圈组经营得最小清新的是豆瓣。移动互联网时代,小密圈是玩得最优逼格的。支付宝的各种日记,是目前为止见过的最掉节操的。一句「支付宝产品经理都是S13」的智力偷懒吐槽显然暴露了你缺乏思考的习惯,虽然我不反对。支付宝日记的推出本质已然是对齐工具属性的担忧,对社交领域的眼红。这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向,但是却用了很差劲的方式——通过仅允许女性晒照「rou」的方式,鼓励陌生人之间评价,打赏,添加好友建立关系。嗯,我说的是一般的支付宝好友关系,虽然你可能不信。从数据看,这个做法实在是「高明」,但这吃相真的是非常难看。引导人心善恶都有可能取得商业的成功。有一大把选择的时候,为何不站着有尊严的赚钱呢?况且这种方式并一定比这种难看的吃相利益低。

至于支付工具,人们心中是有一个不一样的「安全感」期望的。日记的粗暴引入,在用户关系数据飙升的背后,其实是在消耗支付宝品牌的信用。支付宝评论中的头像是可以点击查看详情的,虽然部分敏感字段做了打码处理,但是对于做黑产的人来说这简直是天赐良机。微信的公众号是不能点击详情的,微信群可以查看详情,但是添加时候会显示来源,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个细节的不同。

圈组最头疼的就是 spam. 支付宝的方法「高明」得让你怀疑人生:仅芝麻信用750以上的可以评论。你说芝麻信用750以上的绝大部分会洁身自好,但是你怎么能无视遍及中华大地的刷子呢。你看现在评论里面的 spam 有多少是赤裸裸的说互加好友提升芝麻信用,甚至有高芝麻分用户已经把这个变成了一门生意。曹政说,征信是一门大生意,而我之前一直以为芝麻信用是拥有绝好基础和机会的,无论是数据规模和纬度还是本身的土壤。鄙人也很小心的对待自己的芝麻信用,闲鱼、58交易都会把芝麻信用当成一个硬指标,低于某个分支的买/卖家都会毫不客气的屏蔽掉。但是,经过这一轮刷子的洗礼,信用的通胀堪比当年的金融危机。然而,我并不幸灾乐祸,而是真的替支付宝感到可惜。

–EOF–

版权声明
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原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