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之Macbook Pro DIY 升级 SSD及Time Machine数据恢复

一直接受不了touchbar世代macbook的键盘和type-c接口,因此手上的工作主力依然是2013 late 的macbook pro 13 inch 和 2015 mid macbook 15 inch. 两台机器的硬盘都是256GB,实际可用约240G左右。经过多年使用下来,经常提示硬盘 almost full,严重影响使用心情。而这两款作为最后一代可以自行升级硬盘的macbook, 自然是不能放过苹果少有的bug福利,准备自行更换升级SSD.

哪些macbook支持自行升级SSD硬盘

2013 Macbook Pro A1493 A1502 ( MD864 MD865 MD293 Md294) SSD

2013 MacBook Pro retina A1398 A1502 (ME864 ME865 ME866 ME293 ME294) SSD

2013 Macbook Air A1465 A1466 ( MD711 MD712 MD760 MD761) SSD

2014 Macbook Air A1465 A1466 ( MD711 MD712 MD760 MD761) SSD

2014 MacBook Pro retina A1502 A1398 (MGX72 MGX82 MGX92 MGXA2 MGXC2) SSD

2015 MacBook Pro retina A1502 A1398(MF839 MF840 MF841 MGXA2 MGXC2) SSD

2015 MacBook Air A1465 A1466 (MJVM2 MJVP2 MJVE2 MJVG2) and Mac Pro ME253 MD878 SSD

及2016年份的AIR PRO 机器

机器型号可以通过把笔记本翻过来看背面的标识来确认。

也有一个简单方法来确认自己的macbook是否可以自行更换硬盘:2013~2016年购买,且A面带有苹果光环Logo的都是可以自行更换的。

选择什么样的SSD

虽然是苹果少有的福利,但是毕竟是一个bug福利,市面上的NVME SSD是没法直接在macbook上使用的。需要一块转接卡,将NVME的SSD转换为苹果的特殊接口,这个我们放在后面单独说。

市面上一般推荐的NVME SSD有 intel 760p, 三星 970 EVO, 三星 970 EVO Plus, 三星 970 Pro,还有最近比较火的海康 C2000 Pro. 因为作为日常主力机使用,因此我个人的考虑优先级是这样的:

  1. 兼容性和容量优先,容量1T起步,淘汰三星 970 EVO Plus 和 海康 C2000 Pro:
  2. 三星 970 EVO Plus: 看到有几个反馈兼容性问题,有解决方法,但不想没事找事。相对于 970 Evo唯一的提升是写入性能,但是在这个速度级别,这个提升我并不care了。
  3. 海康 C2000 Pro: 可能不应该把这货跟 760p 和 970 一起比较,不过架不住这货实在便宜呀。但是便宜是有代价的,缓存用的还是上古时代的DDR3,既不是低电压也不是DDR4, 差点意思,而且多个案例反馈睡眠唤醒也有点问题。
  4. 然后考虑SSD的寿命和质保,并且寿命 > 质保。这块淘汰760p, 只有144TBW,而970 EVO 有 600TBW。质保上,海康终身质保,不过数据无价,优先考虑先天体质较好的。
  5. 在高温与温度之间,倾向于低温,妥协性能。这点上 760p 比 970 EVO 更优。但无奈寿命和性能与 EVO 差异太大,价格也不占优势,最后1399的价格入了三星 970 EVO 1T. (当前SSD价格没有太大优势,不过再等等估计就只有QLC了…)

顺便多说一点,拆机后发现苹果原装的SSD也是三星提供的,因此特别担心兼容性问题的话,就直接看 970 系列吧。

NVME转接卡的选择

因为转接卡只负责NVME到苹果特殊接口的针脚线映射,没有任何芯片引入,因此这个小东西基本不存在兼容和坑。有些同学可能遇到了NVME速度跑不满的问题,那是因为13寸的macbook只能支持到PCI x2,15寸的macbook才能支持到PCI x4(俗称满血版)。但是相信我,即使是日常开发,你也用不出来区别,优先考虑升级SSD的容量和兼容性即可。

我选了一个15块包邮的绿色小板,因为的确没什么技术含量,做工不错,针脚映射也非常整齐。

备份数据

在拆机升级SSD之前,需要先备份数据。我使用 Time Machine 把全部数据备份到了一块320GB的移动硬盘。因为是上古时代USB 2.0速度的机械移动硬盘,因此大概花了5个小时备份200GB的数据,我估计USB 3.0或SSD移动硬盘能在2个小时内完成。

Time Machine 备份数据会把目标硬盘格式化为苹果文件系统格式,因此你需要拿一块可以格式化或者空的移动硬盘进行备份。备份占用空间与原数据占用空间基本是1:1. 此外,时间机器支持增量备份,在恢复的时候你可以选择需要恢复的时间点,跟windows 还原点的概念类似。

拆机更换SSD

整体没什么难度。讲几个大家关心的点:

  1. 转接卡插入苹果机器接口需要用力,听到咔哒一声才算完全插入。此时,你应该看不见转接口的金手指针脚。因此推荐的安装顺序是:a. 安装转接卡到机身;b. 安装NVME SSD到转接卡(这里轻轻一推即可);c. 安装尾部螺丝。
  2. 很多人说更换SSD需要断电,我……因为懒,没有断电,直接拆的旧硬盘和安装的新硬盘。其实机身的电源线挺难拆的,我试了几秒钟,没有拆下来,因此选择直接安装。
  3. 有人说970 EVO不带螺丝和散热片,比较小家子气。嗯,的确小家子气。不过如果你是升级macbook SSD这个场景,其实这两个根本就不需要:螺丝用原装的即可无缝安装,散热片那是给台式机准备的,macbook根本装不进去。

恢复系统和数据

上面说备份的时候,我们只提到了备份数据,恢复的时候,因为是全新的SSD,系统也是没有的。因此整个恢复过程可以分为恢复系统和数据两部分。因为我们上面备份的数据里面没有系统,因此实际上从 Time Machine 恢复的时候,是先从网络自动恢复系统,然后再恢复数据。由于需要从网络下载macOS, 因此推荐你使用有线网络连接macbook进行恢复。

几个关键步骤:

  1. 开机按住 Command (⌘)-R ,然后选择Disk Utility, GUID + APFS 方式格式化硬盘;
  2. 然后选择从时间机器备份恢复
  3. 整个时间分两部分:转地球部分是在下载系统,使用有线网络大概用了1个半小时;接下来是恢复备份数据,大概也是5个小时,跟备份时间相当😂
  4. 恢复完数据以后,根据官方指引重置RP
  5. 然后拔掉网线和硬盘,重新开机。如果你以前数据较多,第一次输入用户名密码以后,会出现黑屏,只能看见一个鼠标。不要着急,耐心等待10分钟即可。
  6. 备份和恢复数据时间比较长,我都是选择在晚上完成,早上起来点一下按钮。因此,即使你只有一台macbook作为主力机,更换升级SSD过程中也完全不会影响你白天的使用。

升级后使用感受总结

  1. 升级后SSD性能提升到写 2500MB/s, 读 3000MB/s, 比原装SSD提升了好几倍,但使用上体会不到区别。
  2. 没有修改任何设置的前提下,即没有睡眠问题也没有耗电问题。购入的三星 970 EVO 出厂日期是 2020年1月,因此,我推测凡是今年购入的 970 EVO 应该升级后都可以完美兼容。
  3. SSD温度问题没有专门关注过,因为跟原厂一样的使用感受,具体是什么温度就不care了。
  4. SSD容量扩大4倍以后,补充了几个需要使用但是频率不高的软件,尤其是安装了几个虚拟机。不考虑喜新厌旧的前提下,感觉还能再战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