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认识的优秀的人和有趣的灵魂(二)

上周简单谈了谈认识的几个典型而有意思的人:谈谈我认识的优秀的人和有趣的灵魂。篇幅原因,还有很多有有趣的人没能记录下来。今天算是上一篇的姊妹篇,会谈更多的人,隐私关系,不会说的太细,但是人物的维度会更丰富。

大洋洲的 Bimmer

最开始关注到王同学是因为一个共同的兴趣:车,一个算不上高雅,稍微世俗的爱好。有人说,男人只不过是年龄更大的男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的:很多男生的兴趣爱好从小到大始终是离不开枪、车、球。很不幸,在这点上,我跟王同学双双中枪。

因为跟王同学有很多趋同的背景和观点:IT男,喜欢驾驶,Bimmer,因此对其有一种天然的无距离感。王同学爱车,爱 BMW 在中文推特圈是非常有名的。毫不夸张的说,如果谁想咨询了解 BMW 任意车款,这个圈子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 Bimmer 一定是王同学。前不久,王同学购入了让人口水的 M2, 所以你丝毫不用担心其是否是键盘车神。

然而,王同学真正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是其强烈而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M2 当然算是一个,但是远不是他的全部。因为都是 IT 从业者,因此特别关注过他的职业生涯。从移民大洋洲,到大洋洲非常「幸运」的前后加入若干家上市/被上市公司收购公司来看,履历是非常精彩的。在我认识的人中,他的履历还算不上世俗上的「成功」,但是,他的每一步都是如此清晰和确定。在王同学这里,上帝是不掷骰子的。

王同学是那种真正做到 work hard, play hard 的人。做任何事情都非常认真,让时间在任何事情上面流转的质量都很高。这是很多人都明白的道理,但是真正做到的人很少。

宝马东与迈巴赫东

作为一名肉身在天朝的 IT 从业者,几乎每天都要从事一项无形存在的网络运动。如果你从事这项运动的时间足够长,你应该有很大概率知道东哥。咳咳,不是京东那个娶了你们奶茶妹妹的东哥?

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有过一次 gap season, 期间做的一些事情顺藤摸瓜摸到了东哥的推特。意外的发现,东哥也在成都,于是有了面基的机会。但是,东哥其实是一个比自己想象要有内容、经历要丰富的人:一个传统教育上的坏孩子,然后靠着勤勉、聪明和韧劲,活出了自己的野路子。除了网络相关,还在工地搬过砖,搞过旅行社,现在是本地一家硬件解决方案的大佬,经常介绍的项目单子都是千万起,诸位感受一下。

东哥聊起豪车来举重若轻,尤其是宝马和马巴赫。一般他的跟随者只能在他后面回复道:这种车我居然也敢点进来,看来我是膨胀了。

很多时候,村里的孩子找我聊一些人生困惑的时候,我都跟他们将东哥的故事。学历、家境和大环境都只是影响因素,但万万不能成为你的接口,至少,只要你手脚足够勤快,并且愿意动脑子,这个社会是饿不死人的。

拍拍屁股就下班的老专家

已经忘了最开始为何关注老专家了。后来印象深刻的却是因为老专家每天下班前都会发一张美臀照? (这一点跟冯大辉 Fenng 倒是挺类似的)。不过老专家的本事可不止发掉屁股照,而是一个资深的职场老司机。

可能很多技术出身的人会条件反射般的反感这种人,但是在我看来,其实他让我看到了职场的另一面。并不是说老专家一路上位是如何擅长玩弄权术,而是让很多人能够相对理性的看待真实的职场。

老专家经常挂嘴边的一句话是,如果这点自制力都没有,还攀登个屁的人生巅峰。这点自己感受挺深刻的。因为每当他发这句话的时候,我都还在肆无忌惮的刷手机或者消遣时间。看到他这句话如同挨了一耳光,还是继续刷手机和消遣时间?

其实,任何人风骚都是建立在某种支撑上的。要靠先天和智力方面的优势全面碾压已经越来越不容易做到了。老专家当然是明白人,虽然平时说话风骚务必,但是其实每天拍拍屁股下班都是深夜;虽然平时拿股票奖金跟喝水一样,但是也会在遇到问题隐隐的焦虑和事情推动不顺利时的愤怒。什么时候老专家下班时候不在拍屁股了,我想那可能他真的有点累了。

怀揣互联网之心的央企许主任

有时候会尝试面试打靶,倒不是要换工作,而是了解一下市场最近技术和人才的风向标,同时聊一些人,且有很大概率结识一些有趣的人。许主任就是其中一个。

许主任就任于某央企,年轻骨干,距离下一步晋升部长就差临门一脚。阴差阳错,他们拿到了我的简历,让我过去聊聊。央企的背景让我还没去就闻到了一股浓浓的体制味道。因此聊天意愿并不强烈。但是发现他们公司离家很近,打算在上班前去聊聊,然后快速走人,即不影响上班,也算是礼貌地走一下流程。

一路聊下来,前面的小兵小将让我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但是聊到许主任的时候,我的观点发生了一点变化,虽然对这家央企依然不感兴趣,但是对眼前这个人内心是发亮的,因此我们聊了一个上午。

以我对央企体制的了解,许主任是不应该对技术有如此深入和细致的研究的,这是在进行一场常规意义上面试时,其最初吸引我的地方。另一方面,他跟我介绍了其在部门进行互联网一些模式的尝试和探索,并非常坦诚的跟我沟通了这个地方的天花板和发展前景,自己的规划和面临的困难,以及对我的一些建议。其实这些聊天内容跟面试已经没有关系,更像是朋友之间的聊天。如果是去之前我认为央企就是一滩死水,但是遇到许主任以后,我知道了其实每个组织都有认真做事的聪明人,而一般这种大型的组织都是复杂的,你需要识别出其中有意思的个体。

后来当然是没有去许主任那里,但是就在我快忘了这件事的时候。许主任给我打了一通电话,并不是来谈条件,只是说这是他的联系方式,后面可以常聊天。

套路迥异的李哥

打靶认识的另一个人是李哥。应该说这次常规意义上的聊天是没有达到预期的,可能 HR 错误传达了简历中的某些内容吧。好在我在现场跟李哥进行了沟通,消除了了这种误会。

李哥已经是他们公司的元老,办公室内一排(注意是一排)整齐的咖啡机,以及一堆凌乱的硬件,倒还挺有反差的小资和科技美感。李哥很疑惑的说,你中午没吃饭就过来,要是HR这么安排我,我才不来呢……你现在的公司时间点非常好,要是我才不动呢……卧槽,打靶无数,第一次见到这种让人不要考虑这个机会的套路的人……就在我狐疑和懵逼的时候,李哥直接说去下面吃饭吧,我想反正吃谁不是吃呀,跟着下去了。

饭桌上的聊天跟职位就没有关系了。聊了聊生活、成都的圈子,以及最近资本的动向。了解到了李哥挺多的背景和经历,心里默念牛x,路上加了微信。日后也联系和关注着。李哥其实已经渐入中年,他展示了可能自己十年后一个可能的状态。但是现在的李哥是非常快乐的,虽然行事完全不遵从公司套路,办公室就是他的试验场,改落地和执行的事情一个也没少。按照李哥的话说,及时下午3点下班,那一定是心安的。李哥自称资深球迷,但是预测比分的水平堪忧(估计今年世界杯赔了不少钱)。他跟我提起过他对其现在生活的感受:去其他公司的可能性不大了,也会被人歧视;我也不喜欢现在的公司,但是在这里,他还有他要去完成的使命。


还有很多人,各种原因,不太适合写出来,比如混圈子时候认识的昊哥和涛哥,一个永远能给出你满意答案的前辈,一个在组织内遵从内心认真做事并不惜在一定程度是与组织对抗的见贤思齐的同龄人。其实我深刻的明白,每个人因为自身价值体系和背景的不同,对同一个人的感受是千差万别,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我记录的这些人未必是你的体系中的有趣的人,但是这没有关系,至少有几点是具有共性的:

  • 你结识人的路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身边都是怎样的人。而你身边的这些人基本上能从各个维度反映你当前的状态。
  • 人没有绝对的有点与缺点,多关注和了解一个人的特点。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路途本身是无聊的,一定是路上你之前认识或不认识的人。

谈谈我认识的优秀的人和有趣的灵魂

这两年关注的事情不太聚焦(坦率讲,应该是非常发散?),因此有意无意地接触了非常多的人。对于我这种不太擅长社交的人来说,最开始干这种事的时候是一百个不愿意的,并且喜欢用「无意义社交就是浪费时间」来宽慰自己。必须承认,这种有点混圈子嫌疑的社交的确利弊参半,但是,如果你要问对这些「弊端」是否后悔,我的回答一定是否定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认识了一众优秀的人,和一众有趣的灵魂。

为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误解,下面提到的人我都尽量模糊化处理。人物的顺序按照我的思路出现,比较随机,不分先后。

我眼中的“华阳乔布斯”

任何时候,评论前东家老板其实都是挺忌讳的事情。一方面,可能这个员工当初离开的时候受了小委屈;另一方面这个老板可能已经在公司制度层面要求将这些离职员工纳入招聘黑名单了。如果你在成都某游戏公司工作过,你大概率可以一次把这两条一次集齐。

但是,请别误会我。虽然一个公司的文化必然受创始人的价值观影响,但是如果你能够跳出当时的那种雇佣关系,毫无分别心的看这个人的过往和经历,往往能够对他有不一样的认识和看法。显然,前老板“华阳乔布斯”(后简称乔)是让我意识到这一点的人。

乔因为极度推崇、学习和实践苹果乔布斯而得名。举几个例子:乔如果看到某个邮件存在问题,他会在全体邮件、公司大群中直接怼人,并在末尾附上一句「建议辞退该员工」;乔如果对项目不满意,他会直接过来跟执行人直接对骂,甚至……干架;要进入 t 公司也不容易,首先要测智商,“低能儿”不要,通过所有面试以后,还有一场面向公司高管的入职演讲,这可不是做样子,是真正的大概率刷人的;离开 t 公司,会上公司招聘黑名单……

我以前对乔的这些做法挺困惑的,还在 t 公司那会儿,一次跟领导聊道,乔这样行事,是不是你们这群高管惯出来的巨婴?领导稍微迟疑了一会儿,说,他虽然年长乔好几岁,但是内心对乔的心怀尊敬的,然后他谈了公司当初是如何在乔的带领下成长和如何克服困难的。我当时没有接话,陷入了尬聊。如今想来,很多人都会当局者迷,掉入屁股决定脑袋的陷阱,如果当时我对领导的回答是狐疑的,那么,现在想来,我相信其是坦诚的。

2016年以后,手游行业逐渐成为了几个寡头的后花园,手游之都,一夜之间,倒下数百家游戏公司。而 t 公司在乔的带领下却离上市越来越近。当然,去年上市答辩临门一脚的时候遇到了挫折,导致 t 当前还未上市,乔应该还是有失落的。但无论是在 t 公司还是离开,我对乔在大方向上的判断以及具体的执行是认可的。而显然,有时候事情的落地不会让所有人都准备好,更不可能让所有员工都满意。

离职以后,虽然上了“黑名单”,但是一直关注乔的朋友圈。隐私关系,这里就不透露他朋友圈内容了。因为已经没有了分别心,看他的朋友圈反而觉得有了点意思:一个财务自由、公司健康运转(至少看起来是)的CEO,勤奋、聪明、好学,时不时还能分享一些有趣的体验和见闻,脾气可能不算好,但是并不让人生厌。对了,离职最后一天的最后一个小时,还听了他的《穷查理宝典》读书分享会,印象中,那个分享会还是要买门票才能去听的。

这两年,自己也在认知上不断的刷新和挑战自己。虽然成长背景、认知路径完全不一样,但是在很多关键问题的认知和判断上,跟乔越来越相似。但是,有一点显著不同,乔能够支配的资源远不是我辈可及,因此,很多时候不仅仅是看其人,也在看他所做的事情来验证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什么?你说你想听乔的花边新闻?算了吧,花边只是浪费你我的时间,人都是多元和复杂的,一个人哪有什么绝对的优点和缺点,关注他的特点就行了。

冯医生的氪金手术刀

坦率讲,我与冯医生并不算熟识。唯一的交流渠道截止目前为止也仅限于推特。但是,了解一个人有很多方法:如果是一个上推的人,你看看他过往的文字就可以了。

最开始关注冯医生是因为推友转发了其一例手术的总结。处于刻奇,关注了冯医生,也翻看了他历史 feed. 没看几分钟,我发现我应该找到了中国最有意思的外科医生(之一)。精湛的手术技艺经常被推友调侃为“冯医生到处给人割肾”;会给求助的推友一些中肯的诊疗建议,但是从来不懂装懂;喜欢摄影、电影、爱折腾网络,虽然非相关专业科班出身,但是逻辑和理解力极好,往往能在推友三言两语的线索中自我解决问题;有两个女儿,与我教育的观念非常契合,经常会分享一些非常具体的子女教育的实操和感悟;身在体制内,热爱自己的职业,同时也非常清楚边界和天花板,然后去贵州开了医院……

冯医生在体制内的时候,就是你能想象到的那种韩剧中才有的偶像医生:长得帅、专业能力突出、收入丰厚。前两条不需要解释,对于最后一条,在中国这么提一个医生容易引起误解,我这里稍微解释一下。冯医生能做到这样,并不是靠患者的红包,更不是跟医药代表勾结,而是因为其在行业的影响力和口碑,使得其有工资薪酬之外的收入,最典型的诸如可以在重庆片区可以开飞刀。而这些都是可以见阳光的。

冯医生大概年长我十岁,但是看他的文字,完全没有代沟,对新事物的认知和接受速度有过之无不及。有一段时间,冯医生摆弄医院进口的达芬奇机器人,遇到一个视频录制问题,然后在推特上求助。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自然也就没有给不靠谱的答案,但是我顺着其他人的回答看了一下,冯医生最终用不到1000块采购的设备解决了该问题。要知道,冯医生旁边的医院解决这个问题可是花了20W+! 总听老一辈说知识改变命运,其实更多时候是见识和认知。冯医生只是一个医学博士,但是专业的训练对其影响是深远的,单凡你跟他对过话,你都能深刻感受到其背后的思考以及其透出的磁力,这种磁力有时候吸引到的是你的注意力和思考,有时候是他要寻找问题的答案。

今年年初,冯医生宣布自己辞职,前往贵州创业。我是创过业的人,深刻的明白创业所面临的问题和风险。不要误解我,我说的「深刻明白」并不是简单感慨“创业维艰,且行且珍惜”,而是我相对来说能更大概率判断其创业方向是否靠谱以及创业者不失败的概率。对于冯医生,从其宣布消息开始,我一直都在默默祝福他。并不是那种廉价的客套话。而是每次看他发布关于新医院建设的问题也好、困惑也好、求助也好,都有一众人提供以各种方式提供帮助、建议和支持。在看到冯医生在院长这个方向上迅速成长后,我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在询问能否加入新的医院。最有意思的是,冯医生周末会会重庆,一次请以前医院同事吃饭,结果,几乎整个科室都出来了……有时候,你甚至都没有跟这个人见过面,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就是让你非常确信他要做的事情可以落地达成;有时候,一个人可能并没有强得那么绝对,但是他的见识领先了一步,做事上靠谱、nice,那么他大概率会成为那个被大家自然托起的人。

有时我跟妞儿讲,这个优秀的人其实就在成都旁边的重庆,得空的时候,也许我们可以找他一起吃顿火锅。

英伦归来的处女座赵教授

作为算是在天朝学术圈混迹过的人,对我朝科研的现状(计算机科学方向)是非常失望的。但是,你如果要说这个圈子没有优秀和认真做事的人,我是一百个不同意的。赵教授并不是我的导师,而是我的导师邀来做过一次学术报告的学者。因此,我与赵教授其实只有一面之缘。

那次交流,赵教授先是做了一个云计算相关的学术报告,由于时间比较充裕,后续自由讨论和交流了一些问题。我被赵教授吸引除了其丰硕的研究成果,还有其对时政的敢怒敢言。而这种敢怒敢言并不是浅薄的愤青,而是实际去参政议政。前两年,赵教授拿到了广东省的五一劳动奖章和五四杰出青年,我知道这不是虚妄,而是实至名归。广东省的数字化建设和政务水平能够领先国内其他地区,以赵教授为代表的这一群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赵教授是我认识的时间管理做得最好的人。工作上,其在广东最好的两所高校任职,同时积极参政,还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但是,我发现其实赵教授从来都是举重若轻。什么抱怨、工作家庭矛盾,不存在的,赵教授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而能做到这样,而且在每个方面都游刃有余,除了基本的聪明以外,其实是其经常自嘲的那种处女座疯子版的严格与认真。我没有看到赵教授有过一个完整的周末,也没看到过其晚上不工作。经常看到的是,以小时为单位,在学校、实验室、家、机场、会场、体育馆之间快速的切换。我们经常说,生命的长度是一定的,但是可以选择宽度。我只能说,同学,你还是太年轻了,可能你选择出来的那点宽度比别人的地下室都狭窄。

如果你有机会去广东最好的高校求学,报考的也是计算机方向的专业,并且你看到一个赵姓的教授还有名额,并且认为自己也有变得优秀的潜质的话,毫无保留的推荐你选赵教授。


每当我跟妞儿讲,遇到优秀的人的时候,我内心的喜悦和对对方的喜爱是难以言说的时候,妞儿都会默默的扔下一句“你又没他们优秀”,然后决绝而去?。要说认识这些自己欣赏的人完全没有功利心,那是不客观的。渐渐地,认识和接触的人多了,放平了心态,毫无分别心的看他们的时候,总能发现这个自己欣赏的群体的一些共性:

  • 独立思考构建的独一无二的认知。这种认知千差万别,你根本不用指望你能遇到一个跟你认知一样的人。识别出你们认知能共振的频段,珍惜交流的机会和质量即可。
  • 清晰的逻辑和极强的理解力。跟行业以及这个人的出生背景没有关系,直观感受就是他能够把他那个领域的问题很快跟你讲明白,同时他也能在很短时间内,提出挑战你自己领域的问题。
  • 严格的逻辑自恰。你也许有很多结论和判断与其是相反的,但是他一定会告诉你得出这个结论的原因和推理依据。
  • 极强的时间观念和严格的时间管理执行。其实生命的长度一样是骗人的,因为单位时间的时间运转效率差异实在是太大了。
  • 演讲力和号召力。不是政客那种带煽动和目的性太强的演讲号召。而是,因为内心有所表达,自然而然的会站到演讲台那个位置。而这种演讲往往其实没有功利心,反而可以被他人托举。
  • 喜欢阅读和写作。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事,在这群人身上体现的尤其明显。我并不反感小资,但要说明的是,小资的阅读和写作是不在这个范畴的。
  • 好奇且富有同情心。对这个世界不敏感的人,难以有发自内心的同情心。

这个世界很大,光鲜的皮囊多,有趣的灵魂少;如果你遇到一个,请感谢时间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