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钢铁侠》读书笔记

按照埃隆.马斯克的风格,我们可能没有机会看到他“浪费时间”写自传,因此只能尝试从三方的传记去了解这个当今地球上最会也最能玩的男人。于是顺着得到邵恒头条的指引,翻开了阿什利.万斯的《硅谷钢铁侠》。

关于好奇心

如果说有什么东西在任何领域都是难得的特质,那么好奇心必居其一。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对好奇心或许有什么误解,总会不由自主的朝着朝三暮四的方向发展。

而马斯克其实并不是那种把好奇心发挥到极致的人,从SpaceX, Tesla, Solar City等都可以看出,其实他做事其实都是超乎常人的决绝与坚韧。似乎好奇心并不是他身上很起眼的特质。

其实,好奇心一直都是一种稀缺资源。它绝不是万能胶一样的雨露均沾,在巨大的平摊煎饼上撒胡椒面,平铺时间浪费生命。而更像是肥皂,有选择性的结合了亲水基和疏水基。如果你在使用肥皂的时候,不简单满足于洗干净了双手,在阳光下吹出五颜六色泡泡的时候,为这简单和奇妙的现象而深深吸引,并一直据此深入到了人类当前的物理学极限的时候,我想你是具有这种特质的。

很多人会把马斯克跟盖茨、贝索斯的商业巨贾一起比较。但是,我首先想到的却是《Just for Fun》的林纳斯。如同女人的衣橱了永远缺少一件衣服,男人的手里一直都缺少一件玩具。有时候,我甚至在想,埃隆本质上不可否认是一个商人,但是有没有可能只是因为他带着人类玩出了空前的高度,只是正好可以讲一个将人类的命运和未来结合在了一起的故事?

深度思考与第一性原理

很多时候,驻足不前的最大障碍是思考不足,而不是腿脚不够勤快。没有人会承认自己是不思考的,但是坦率讲,大部分人其实都是非常浅层次的思考,很快被一些浅层次障碍限制或误导,更不要说触及问题本质,做到拨开云雾见青天了。有人说思考是最容易的事,也是最困难的事,诚如是。

而从马斯克身上,我看到最有意思的一点是,他总能快速的从身边的各个领域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出发,约定俗成和墨守成规都是狗屁,他要寻找的就是那条没有弯道的赛道,哪怕大多数时候,这条赛道要从第一块砖开始建设。同时,他又绝不是枉顾现实的空想家,他会在人类科技极限的现状与目标之间进行仔细的评估、测量和打磨。

从这个角度看,不妨预测一下埃隆后面可能要去玩的新花样:要让人类实现跨星球居住的目标,SpaceX充当了运输工具,人类是乘客,特斯拉和太阳城则是改善人类当前的能源结构,避免人类科技在实现跨星球旅行前把地球玩玩,而另一个限制因素越来越成为瓶颈的就是人类的寿命。从当前已有的公开报道上看,马斯克还没有该方面的的创业计划和投资报道。而解决人类寿命瓶颈,本质上要么让时间变慢,要么让寿命变长。让时间变慢受限于当前人类物理学的认知极限,且近些年鲜有理论突破。那么生物基因方向是一个更有希望的方向,我们也许可以期望一下钢铁侠可以在人类休眠以及通过基因改造延长人类寿命方向上的计划。

P.S: 我挺反感媒体应要提取所谓的“第一性原理”,也许这个在成功学培训洗脑上会有不错的口号效应和传播效果?

关于实业创业

信息科技的阶段性火热,让我们提起实业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的与之对立。马斯克很早就通过Zip2成为了互联网新贵,在卖掉PayPal后更是成为了其“黑帮大佬”。但是,其后续所为之事更多的被认为是实体经济,他也很早就表达了对纯粹互联网的“不屑”。很多IT从业者每过一段时间都会被所谓的中年危机焦虑感围绕。这个话题的讨论很容易陷入无谓的争论。这个地球上也许没有人模仿马斯克,但是其所作所为有几点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特斯拉以及SpaceX都大量采用消费级电子产品,并认为它们已经达到了几十年前的高标准严苛质量要求,所以,如果你有中年焦虑,不妨考虑一下哪些行业是值得用现在的技术进行重塑的,说不定那就是你当前焦虑的解药,当然,也可能是下个焦虑的起点。

关于马斯克其人

显然,在常人看来,埃隆是一个有着明显人格缺陷的偏执狂。如果你是员工,大概率不会想要这样一位老板,即使你如阿里员工般皮实、聪明。马斯克所说和所做的都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事,作为隔岸观火的吃瓜群众,自然是波澜壮阔。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马斯克似乎并没有一个他完全信任的人:最亲密无间的助理布朗被草草的无情解雇,两任妻子也是无疾而终,公司的核心技术伙伴也频频离开;即使他声称他卖掉房子可以去朋友家蹭住,但似乎你并不知道哪个朋友与他最亲密无间。

更多时候,你还是该庆幸,人类有这样一个人。

几个有意思的彩蛋

他参与创立的公司PayPal即将上市,他的股份不久将价值约1.6亿美元。他和一些朋友在一间小屋里庆祝,周围是一群喝得酩酊大醉、几乎全裸的人。但他的庆祝方式非常的“马斯克”,PayPal的一位员工凯文·哈茨(Kevin Hartz)告诉我:“马斯克正在看一本晦涩难懂的苏联火箭手册,上面全都发霉了,看起来像是在EBay上买的。他在研究这本书,公开谈论太空旅行和改变世界。”

马斯克和莱莉在第二天公斤午餐后一同参观了现代艺术馆白立方画廊,随后他们一起返回了马斯克的酒店。莱莉还是处女,而马斯克告诉她他想给她看看自己的火箭。“我心存疑虑,但是他真的就只是给我看了几段火箭的视频。”莱莉回忆道。

Model S的设计师是弗朗茨·冯·霍兹豪森,加入特斯拉前在马自达工作。而其在马自达最后参与的量产车型就是就是2009款马自达6(国内是睿翼),因此,有没有发现Model S也是标志性的风吹柳叶眉丹凤眼大灯呢?等手上的睿翼要淘汰的时候,去置换一台Model S,就这么愉快的决定啦。

又开车了到站啦

去年的这个时候,发布了最近的一个创造-又开车了。简单讲,这是一个汽车评测视频聚合订阅工具,当UP主更新视频的时候,通过微信公众号向你推送更新通知。可以理解为这是一个以微信公众号作为主动推送通道的RSS聚合订阅工具。

这是一个完全个人兴趣推动的side project. 没有设定止损的基线,也没有盈利的目标。而现在来总结这个项目,源于几天前,微信提醒认证续费。结论很简单,不想续费了,准备关闭这个项目。当然,我承认有本能的反感这种“很微信”的恶心做法。项目层面本身的情况也是时候做一个总结和了断了。

因为只在早期在自己的微信车友群做过推广,因此可以认为没有什么运营结果,也谈不上亮眼的运营数据。用户量级较低,且很多都是友情订阅,没有什么值得分析的数据。在吸引早期用户和提高用户活跃上,个人的有限经验可以总结为:找到合适的池子捞鱼,舍得花本钱搞活动抽奖。

这是否是一个伪需求?即使抛开被推荐算法信息流淹没的时代背景,主动整理和聚合自己的订阅早在Google关闭RSS订阅产品Google Reader就说明这是一个非主流的产品。但这不是一个伪需求的产品。从用户视角看,信息的消费是有成本的,成本由小达到依次是:推荐,推送,订阅,搜索。而这个产品的初衷其实就是希望将订阅的消费成本拉低到解决推送的消费成本。从这点看,需求是客观存在的,产品逻辑也是自恰的。

这是一个商业闭环合格的产品吗?我这里说的商业闭环不等于账面盈利,而是整个商业逻辑闭环是否能够持续有效运转。从这个标准看,显然不是。账面上,零星有用户友情打赏,但是肯定是不够服务器以及微信的认证税开销。但是产品的定位是非常垂直的汽车评测领域。而这个领域但凡是稍微有点观察和思考,都能发现者这是一个车厂主动补贴评测博主(特指国内)的市场。你看到的绝大部分汽车评测都是评测博主拿了车厂的俸禄后的“软文”,行业也叫做“恰饭”。这里两个关键词我都加了引号,只是“客观中立”的陈述这样一个行业事实😂。因此,作为一个该领域的聚合订阅工具,面对的又是C端用户,其实就是联合这些评测博主提高软文的分发效率。我的盈利模式是来自于整车厂吗?我没有足够多用户的前提下,基本是不用想了。虽然汽车评测的门槛看起来和做起来非常低,但是跪舔的姿势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学并且学得会的。我的盈利模式是基于订阅用户做增值吗?很难。普通用户买车一般两个渠道,4S店和汽车经销商,如果不是强运营,很难通过一个订阅工具影响用户的购买行为,从中赚取“介绍费”。汽车后市场电商导购有一定的潜力,从过去一年搞过的一些活动及带货量看:

  1. 尽量避免比较长尾保养三滤系列,内容生产成本较高,且很难持续。
  2. 中国车主用户的心智基本还是被4S店洗脑的状态,DIY水平普遍很菜、很差,普遍抠门。因此不要被“改装”相对较大的喊声欺骗,当前阶段,如果你没有线下实体店,不要跟4S店抢生意。两个案例可以参考:老司机和大家car里面的机油销量。
  3. 因此,车型无关的车用品是个不错的选择。从数据看,我自己做过的最好的一个带货案例也是落在这个品类。而且在没有推广的情况下,都是自然流量转换为下单购买。进一步的,可以尝试与车用品厂家联名推出1~2款爆款的商品。很遗憾,自己没有时间来尝试这个想法了。

现在要关闭这个项目有遗憾吗?坦率讲,真没有。作为一个just for fun的side project, 其实非常感谢这个项目,尤其是做这个项目的过程。过去的一年家里发生了许多事,五味杂陈。但是,做这个项目的编码和运营过程可以将这些事情串起来:还记得跟媳妇、女儿回老家,动车上和酒店里写下的许多代码片段,有时候不禁在代码的注释里写下编写这段代码的此情此景;还记得在去年那趟一直魂不守舍的江西之行,一路上的焦虑、无奈、失落,但是却在那个时候写完了项目的最后几行代码,合上电脑的那一刻,内心变得平和;还记项目正式发布的那个特殊时间,有些人离开了,但是这个项目在我意料之外的时间上线了。感谢做这个project的过程,让我有了很多难忘而深刻的回忆和体验。

这个项目真的就这样关闭了吗?是的。但是,这个方向并不是一个错误的方向。近期看到即刻回归,还是挺为他们感到高兴的。而基于这个项目所沉淀的思考、技术底座将被我应用到另外一个项目,希望以后可以再次总结和复盘该项目。而这个期限是多久呢?也许又是一年,管它呢,just for fun!

2019年终总结

这是最后一个2019的周末,感慨有一年即将结束。

这应该是回成都以后,主观感受过去最快的一年。细细想来,似乎又没有什么特殊。坐在凳子上坐立不安的自己总归还是想不怀好意的看看过去,看看这未来十年最不景气的一年有什么东西能带给不那么糟糕的下一年。

最大的成长应该是开始学会在不确定中系统的思考出确定性的方案,开始要求自己深度思考。我以前挺反感这种方式,总觉得是一些自诩为具有思考能力的一小撮人比较作的方式。但是现实给了我深刻和沉重的教育。其实很多观点在没有深入思考之前,无论你对他的客观判断和主观喜好是怎样,其实一点都不重要,因为那都是基于你选择性阅读的随机掷色子罢了。时刻提醒自己从这种随机中走出来,剔除不确定性,逐步缩小和锁定确定性的范围。这其实远不是什么高明的做事方式,也许只是自己以前低头做事太久,突然抬头看天的时候,发现天空这时也挺美。

最大的不甘是今年在技术上没有尝试和探索太多有意思有趣的场景。工作的角色有了些许的变化,至今依然有些事必躬亲的事情放不下,但是重点主次在特定时间投入上还是要拿捏清楚的。但也有回头看感到温暖的代码,这段代码不多,甚至基本都是在业务碎片时间完成的,但是里面的注释我看到了6月份在达州酒店逗女儿跳舞,也看到了6月在江西三清山那个极度不安中又有不屈的自拍,当然还有婆婆去世时候,留在代码注释中的哀思。特定时期的代码有时候会在不经意间成为程序员的日记,不仅仅告诉机器如何工作,也记录自己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最大的遗憾应该是婆婆离开了。我至今很难接受这个事实。婆婆确诊是在今年2月14日,三姐跟我电话说了情况以后,直接去了华西,回来的路上在车里哭的稀里哗啦,那是我到目前为止唯一一次后悔没给车贴深色防爆膜。婆婆7月9日离开,7月14日下葬。上个月还去看了她,并且给了我一次好运气,我……就是没法接受。

最不知如何总结的是老家拆迁的事。亲身经历了以租代征下的各种荒唐事。但也因此很对上以前很多不熟悉的邻居真正相互认识。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事情从身边经过,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多一点耐心,以及十年以后回首往事的心性。

最有意思的出游是带妞儿和女儿去了趟海螺沟。转眼8年过去了,在雪山当年跟妞儿两个人拍比心的位置拍了一个全家福。时间真是一个神奇东西。

今年想去做的几件事情都没有拿到满意的结果。倒是以前延续过来的事情不但带来了收益,也在有时候心烦意乱的时候如同一道道希望之光,让一切都变得没有那么不堪。感谢时间!

明年的压力会很现实,其实这也是一种幸运。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耐心等你漫不经心准备好的时候给你递上台阶。既然已经看到前面是道坎,不如主动迎上去使劲向上爬。

2020年,有几个希冀特别希望自己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实现。惟愿,感恩时间,希望至美!